1945年7月1日至5日,黃炎培訪問延安,之后寫下《延安歸來》。書中除了展示延安的社會風貌,還記錄了黃炎培與毛澤東關于如何跳出歷史周期率的對話,即著名的“窯洞對”。民建阜陽市直二支部統一采購圖書供會員閱讀,并組織開展讀書心得交流會,支部部分會員和入會積極分子分享了讀《延安歸來》的心得體會。
張永俠:讀黃老所著《延安歸來》一書,更加堅定了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立場。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那樣:“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睋峤褡肺?,從“窯洞對”到響應“五一口號”,是民主黨派堅定與中國共產黨站在一起,堅定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起點,是中國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歷史事件,是我們應當牢記的初心。
李庭奇:《延安歸來》雖然書薄文短,但內容卻豐富精湛,特別是前半部分十個答客問的精準敘述非常精彩,在簡單的問答之中就能夠感悟黃炎培先生的政治智慧,能夠感悟黃炎培先生對民主、合作、建國的追求,能夠感悟民主黨派代表人士和中國共產黨交往的初心,能夠感悟中國共產黨為了人民的初心使命。從這些簡單的回答之中再現了黃炎培先生與中共領導人談話和交往,再現了黃炎培先生對中國共產黨新的認識、對中國光明前途新的信心。延安之行成為黃炎培先生人生之中一個重大的轉折點,為日后民建的籌組和發起,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黃炎培先生樹立的豐碑需要我們民建會員永記于心、落實于行,將時刻鼓舞我們繼承優良傳統,昂首新時代,奮進新征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李培珍:《延安歸來》分三個部分,最讓人稱道的是窯洞對話。黃老引用《左傳》等典章,提出了“歷史周期率”之問,毛澤東主席從容回答:我們找到的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起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一問一答,深深鐫刻在歷史的年輪上,昭示老一輩革命家愛國為民的高尚情懷。作為一名民建會員,要不忘初心,永遠跟黨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王成杰:從千古名篇“窯洞對”到積極響應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口號”,各民主黨派從全面抗戰之初對國民黨寄予希望,到逐漸與共產黨在道義和政治上相互同情支持、結成事實上的同盟,再到選擇了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中共團結合作的立場,共同推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正式確立?;仡欉@段歷史,我們更加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以人人起來負責的姿態在新階段新征程許國為民多作貢獻。
劉巨亭:延安5日,讓黃炎培看到了國家的希望。但在希望之余,他也存在著一種疑慮和擔憂。于是,在離開延安前一天的晚上,他談到如何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問題,問答之間,找到民主的新路。今天,我們重溫“窯洞對”,再次深切地感受到黃炎培的愛國精神。我們要傳承弘揚民建優良傳統,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圍,對標“四新”“三好”要求,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履職能力,堅定不移地同中國共產黨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
付新鵬:讀《延安歸來》,從先賢智慧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一是感佩于黃炎培先生為和平民主而奔忙的家國情懷;二是《延安歸來》一書客觀真實反映了中共領導下的解放區的社會面貌,糾正了國統區人民對解放區的錯誤認知;三是深刻認識“窯洞對”的偉大歷史意義,一問一答之間,找到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答案;四是作為民建會員,在學先賢、悟思想中汲取為國為民的思想動力和起而行之的實踐支撐,為會的事業多作貢獻。
王 濤:黃炎培在《延安歸來》中寫道,“延安五日所見,當然是距離我理想相當近的。中共現時所走的路線,不求好聽好看,從事實際工作,……集中這一大群有才有能的文人武人,來整理這一片不小也不算大的地方,當然會有良好的貢獻”。今日之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無一地不欣欣向榮,無一人受貧困煎熬。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美好生活共同奮斗,作為一名民建會員,要以更飽滿的熱情投身發展洪流,努力作出更大貢獻。
馬占坤:《延安歸來》講述了1945年7月,67歲高齡的黃炎培先生一行赴延安訪問的所見所聞。5天的延安之行,讓他對中國的前途有了新的信心,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延安讓黃炎培看到了中國的希望?!案G洞對之問”更加堅定了黃炎培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他深感正是這種為人民的政府才是新中國的希望,只有人民的政府才能為人民辦實事。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斗擼起袖子加油干出來的。
孫 ?。?/strong>延安之行,讓民主人士看到了希望,《延安歸來》,讓國統區人民看到了真實的延安,看到了一個有著光明前途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在延安五日里,黃炎培先生與毛澤東主席等中共領導人共暢談了十幾個小時,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窯洞對”,回答了如何跳出治亂興衰的歷史周期率、避免人亡政息、確保政權長期存在的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實踐中給出了第二個答案:自我革命。這是新時代的“窯洞對”。
李 剛:讀《延安歸來》,通過黃炎培先生的筆觸了解那個年代的延安。黃炎培先生一行秉持以“一份子主人翁的精神,不是第三者,不做和事佬,只是良心的使用”的態度,前往延安。到達延安后,沒有特定安排,沒有專門優待,也沒有審慎的監督,只有暢所欲言的交流、坦誠相待的率直、一心為國的赤誠。黃炎培先生通過與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深入溝通,剖析國內外的形勢,探討國家發展道路,特別是“窯洞對”使黃炎培先生對中國共產黨有了新的認知,對中國的光明未來更加有信心。
田銘忠:抗戰勝利前夕,年歲已高的黃炎培先生偕同褚輔成等人從重慶飛到延安,與毛澤東主席等中國共產黨領導人進行親切會談,并考察了解放區的人民生活情況。黃炎培等人雖然只在延安參觀了5天,但中共領導人的樸實穩重,紅色延安的民主祥和,讓黃炎培不禁感慨,這使他對于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和政治實踐有了深刻的了解,覺得共產黨前途是無限的,中國的希望就在這里。
楊彬彬:讀《延安歸來》,我深受延安解放區氛圍的影響,也對革命史上的先輩們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作為一名入會積極分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繼承先賢的優良傳統,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立足本職,傾情民建,以民建帶動本職,以本職服務民建,時刻牢記責任,積極建言獻策,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肖紅霞:有幸拜讀了黃炎培先生所著的《延安歸來》,學習黃炎培和毛澤東關于歷史周期率的世紀談話,深切地感受到黃炎培始終堅持國家至上、人民第一的精神,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作為一名立志于加入中國民主建國會的入會積極分子,我將加強學習,多深入調研,多建言獻策,埋頭苦干、奮勇前進,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