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治理是安徽生態文明建設標志性工程。2022年2月12日,省委書記鄭柵潔實地調研督導巢湖綜合治理、環巢湖濕地群保護修復等工作,指出要堅持標本兼治,按照治湖先治岸、治污先治源的思路,全面系統徹查所有排污口,持之以恒推進截污納管、雨污分流等措施,確保源頭污染徹底清零、底泥基本清除。水環境治理“問題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網,關鍵在排口”,其中情況復雜、數量眾多的小區等排水戶是最源頭的排口,若排水戶存在雨污混接將導致污水排入河道影響水質。要想實現南淝河、十五里河等河流入巢湖污染物總量的逐步減少,河流水質穩定達標,究其根本還是要加強小區等排水戶雨污混接管理,鞏固提升整治成效,最終實現污水全收集零直排。
一、排水戶雨污混接整治情況
(一)“雨污混接”整治總體情況
“雨污混接”問題是合肥市也是全國排水管理的頑疾,2018年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及2021年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均指出“合肥市雨污分流不徹底”問題。2017年起,合肥市高度重視雨污混接整治,出臺雨污混接、截流整治工作方案,全市累計投入資金約80億元,共排查整治雨污混接點6017個、排水戶5574個(其中住宅小區2790個)。通過持續開展雨污混接,源頭治理取得明顯成效,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等城區主要河流國考斷面水質逐年改善、全面達標,南淝河干支流全面達標,入湖污染物大幅減少。但源頭治理依然不夠深入徹底,完成雨污混接整治的排水戶后期缺乏管理,極易發生反彈,南淝河、十五里河等河道雨天溢流污染仍比較嚴重。
(二)“雨污混接”產生原因
我市市政排水管網隨道路同步建設,建成后移交城市排水主管部門維護管理,建設、養護資金均由政府承擔,建設質量、設施管養水平有保障,市政排水管網“雨污混接”已基本消除,因管道損壞等產生的“雨污混接”也能通過巡查養護得到及時處置。目前存在“雨污混接”嚴重的主要為自建排水設施(小區、企事業單位等),主要原因是建設標準低、后期管理養護缺失。
小區內部的排水設施由開發商出資建設,建成后由開發商組織驗收,產權由全體業主共有,名義上由物業企業進行管理。由于小區排水設施建設、產權、管理的多元化,運行維護缺失,居民排水意識不強,存在私接亂接現象,監督管理責任落實不到位,造成大部分小區存在管道淤積、堵塞、滲漏、私接、混接等問題。特別是在早期對排水重視不夠、機制不完善下,開發商出于節約成本,絕大部分自建排水設施標準建設低,管材、檢查井等質量差,施工質量把關不嚴,部分排水管網破裂、錯口、變形,缺少電視檢測等先進的管道檢測手段進行監督,導致剛建成時就存在“雨污混接”。
二、先發城市、類似行業經驗做法
(一)深圳市推行排水管理進小區
為從源頭解決雨污混接,解決排水管理“最后一公里”的難題,深圳市從2019年起在全國率先推行全市域“排水管理進小區”,推動水污染 “源頭治理”。 2019年11月,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深圳市排水管理進小區實施方案》,主要內容:各區將轄區內小區(包括住宅小區、工業區、商業區、商住兩用區、公共機構和城中村)排水管渠管理專營權授予專業化的排水公司,與專業排水公司簽訂專營協議,明確質量標準、管理范圍、內容、標準和工作要求等,制定小區排水管渠管理質量考核辦法,根據考核結果“按效付費”。排水管理進小區工作經費由市區兩級財政保障,首次進場改造施工費用由各區承擔,列入建設計劃并按進度支付;日常管理費用由市財政按1萬元/年·公里的標準承擔,其余部分由各區承擔。通過排水養護進小區,解決了百姓的“急難愁盼”問題,有效減少了源頭污染,提升城市水環境質量,不斷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2021年底,廈門市、蘇州市等地學習深圳模式,試點推行排水管理進小區。
(二)安巢經開區探索推進排水管理進小區
居住小區因排水管理標準低、管養人員專業素養層次不齊等原因,導致積澇和重復混流現象頻發,不僅影響周邊環境,也給居民出行帶來不便。為從源頭解決問題,2022年,安巢經開區制定了《安巢經開區排水設計審查、排污許可流程》,將排水戶排水接駁監管、小區管網與市政接駁口、檢測、測繪、清疏、修復等工作納入工作流程,保證小區排水暢通。探索推進排水管理進小區,建立長效機制,加大現場指導排水戶接入指導工作,目前已完成5個小區接管,后續完成整治的小區將同步接管。同時按照“考核監督到位+考核結果公開、成本支出公開、公眾滿意度公開”的“一到位三公開”原則,對第三方管養單位進行績效考核,嚴格執行考核辦法,確保落實按效計費。
(三)合肥市居住小區供水設施推行統建統管
我市絕大部分居住小區供水、供電、燃氣均由公用企業抄表到戶,小區內的供水、供電、燃氣設施一般由公用企業進行建設、維護和管理。2007年合肥市出臺《合肥市二次供水管理辦法》,加強合肥市二次供水管理,規范二次供水設施建設,由供水企業接收居住小區二次供水設施并進行專業化管理。2020年我市修訂《合肥市二次供水管理辦法》,鼓勵供水企業對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設施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對剩余的自管小區,2021年,合肥市政府辦公室印發《合肥市居民小區二次供水泵房等供水設施三年改造實施方案》,利用三年時間,完成市區現有存量二次供水泵房自管小區的改造工作。改造工程費用由財政資金安排和居民合理出資構成,二次供水服務費用納入水費,按照物價管理部門核定的1.05元/噸收取。
三、推進排水管理進小區存在困難
(一)改造維護經費來源的問題
據了解,深圳市排水管渠管理專營項目小區排水管網運營費單價約為3.1萬元/(公里?年),按照每個居住小區平均管網2公里測算,僅考慮合肥市近年來已完成整治的2790個居住小區,每年日常維護費約為1.72億元/年。改造費用與改造標準、小區既有排水管網狀況相關,需明確標準、開展排查后方可測算,總費用估計需要幾十億元。深圳排水管理進小區改造維護經費全部由市區兩級財政承擔,考慮到我市財政實際情況,改造維護經費全部由財政承擔可能存在較大困難。
(二)產權歸屬的問題
小區內部排水設施屬于自建排水設施,產權歸全體業主共有。深圳市2021年制定出臺了《深圳經濟特區排水條例》,通過經濟特區立法確認了排水管理進小區的做法,規定建筑小區的共用排水設施可以由各區政府委托運行管理單位管理,有關設施的產權關系不變。廈門市2022年制定出臺了《廈門市排水管理辦法》,規定:在保持產權歸屬不變的前提下,因水污染防治等公共利益的需要,區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委托排水設施運行維護單位對建筑小區的共用排水設施進行管理。根據《合肥市城市排水管理辦法》,自建排水設施由產權人負責維護管理,產權人可以委托有關專業單位進行維護管理,小區內部排水設施由政府部門直接管理缺少法律依據。
(三)管理范圍和界限的問題
深圳、廈門市將建筑小區(含居住區、公共建筑區、商業服務區、工業區等)全部納入政府管理,主要包括建筑小區共用的室外排水管網、排水檢查井、雨水口等。對建筑內部的排水設施仍由產權人或者其委托的單位管理,深圳市規定:建筑內部專用排水設施及預處理設施(化糞池等)由產權人或者其委托的單位管理,廈門市規定:建筑內部敷設的以及建筑外墻附著的排水設施,由產權人或者其委托的單位管理。因水污染防治需要,排水管理部門對小區室外的排水設施進行專業化管理,主要是消除雨污混接,產權人、物業企業仍然是小區排水管理的責任主體。但考慮社會治理實際情況,一旦將小區排水設施納入政府管理,后期很可能需政府兜底承擔設施的日常維護、更新改造、安全管理等,各轄區在經費、人員、設備等方面恐難以持續承擔。
(四)維護管理單位的問題
排水管理進小區的核心是由排水主管部門委托的專業排水公司,接管小區共用排水設施、實行專業化管養。小區排水設施管理具有公益公用屬性,移交后的排水管理需兜底管理,且涉及數量多、范圍廣,地下管線情況復雜、專業性強,人員、設備需長期穩定投入,要有相對固定的專業排水公司負責管理,最好是市屬或區屬國有企業承擔。深圳市由深圳水務集團承擔,各區專營服務單位主要由區屬國有排水公司承擔;廈門市由國有企業廈門市政集團環科排水有限公司承擔。合肥市目前沒有市屬專業排水管理公司,各區也沒有區屬專業排水管理公司。
四、推進排水管理進小區相關建議
借鑒深圳、廈門等先發地區排水養護進小區的經驗做法,結合合肥市實際情況,推進“政府加強監管,產權人落實責任,嚴格監督執法,培育專業化市場,提供基本管理養護”的排水管理進小區模式,提升排水管理精細化水平,并建立責權利相統一、養護資金合理分擔的長效管理機制,從源頭加強巢湖綜合治理。
(一)消除自建排水設施管理盲區。一是在建設階段,要求建設單位將排水設施建設納入工程范圍,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步移交,建設主管部門在設計方案、質量監督、竣工驗收等環節嚴格管理。二是在維護管理階段,嚴格執行《合肥市排水管理辦法》第三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理機構應當建立自建排水設施監督管理考核機制,明確有關部門對自建排水設施運行情況實施監督管理。建立完善排水管理機制、機構,對自建排水設施嚴格監督管理。
(二)分類分級推行小區排水設施管理??紤]到政府全面接管自建排水設施巨大的資金、人力、物力投入,我市自建排水設施宜以產權人維護管理為主,無主的排水設施政府兜底。企事業單位、工商業建筑等有明確責任主體的,由產權人或產權人委托的單位負責排水設施維護管理,鼓勵產權人委托專業排水公司進行維護管理,政府可對維護管理費用進行獎補。有物業服務企業的居住小區,由物業服務企業負責排水設施維護管理,鼓勵產權人委托專業排水公司進行維護管理,政府可對維護管理費用進行獎補。沒有物業服務企業的居住小區,由轄區政府負責,參照公共排水設施進行維護管理。
(三)壓實產權單位管理職責。自建排水設施的管理維護主體為產權人或產權人委托的管理單位,產權人必須履行管理維護責任。對排水設施進行日常巡查、發現問題及時維修,對小區內雨污水主管網、化糞池定期進行疏通、清掏,對住戶私接、亂倒亂排污水現象及時發現、及時制止。轄區政府加強監管力度,將小區排口監測納入排水管理部門日常巡查及街道網格化管理范圍,發現雨污混接問題,立即督促物業企業排查整改。存在相關違法行為的,嚴格進行處罰,并將排水設施管理情況與物業企業信用掛鉤。
(四)每年開展汛前管道治理。我市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等城區河道雨天溢流污染仍比較嚴重,一部分原因是雨污混接不徹底,導致雨季污水溢流;一部分原因是自建排水設施缺少清淤等養護,管道內積存的淤泥等污染物隨降雨排入河道。為加強水污染防治,在自建排水設施管理機制未建立完善前,在不改變產權歸屬及管理職責的情況下,每年秋冬季可集中開展一次汛期管道治理專項行動。由排水管理部門委托專業排水公司,對企事業單位、小區等雨水及附屬設施進行檢查、清掏,同步開展雨污錯接混接排查和相關違法行為的治理。
(五)組建市屬國有排水運營企業。鑒于小區排水養護服務的公益公用屬性,需承擔民生兜底職責,建議參照深圳模式(深圳水務集團)、廈門(廈門市政集團環科排水有限公司)等地,組建或明確市屬國有企業負責小區排水設施維護管理服務??蓞⒄蘸戏使┧瘓F、燃氣集團模式,將全市污水處理場站、市政排水管網、小區排水管網統一由該公司管理,形成廠網一體化、全市一盤棋的管理模式,解決目前排水管理分散、界限交叉、市區不均衡、專業性不強、精細化不夠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對新建的住宅小區,參考供水、供氣管理到戶,探索由專業化公司對小區排水設施進行統建統管,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六)完善制度、明晰職責。強化資金保障,老舊小區等無主的小區的雨污混接整治費用、三無小區維護管理費用、產權單位委托專業排水公司的維護費用獎補、汛前管道治理費用等,建立市區兩級合理分擔的機制。制定配套的政策,明確居民、物業、管養單位的權利義務,做到責權利統一;明晰排水管理、生態環境、房產管理、城市管理等部門的監管職責,減少職責交叉。建立考核機制,對物業服務單位、排水維護管理單位進行績效考核,考核結果與費用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