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語: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作為“文化小康”是“全面小康”的重要組成部分。9月22日至24日省參事室、省文史研究館在績溪召開2020年“文化小康”研討會,我在會上作了《文化小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論文宣讀,此文被收錄在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省文史研究館主編的《筑牢小康社會的文化根基——2020年“文化小康”研討會論文集》中。
任何社會都是由特定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構成的有機動態系統,其中,進步的文化是社會發展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我國《“十三五”規劃綱要》指出,“‘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性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可理解為建成全面小康社會,這里面也包括與全面小康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文化小康的建設。文化小康推動著“全面小康”建成,“全面小康”又促進文化小康的實現。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我們所面臨的社會主義全面小康社會,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同現,是文化發展與精神升華的一致。
一、文化小康是社會主義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
文化小康作為文化,有著文化的普遍共性,又有著文化的特殊個性。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作為意識形態領域的文化對經濟與政治又起著制約與推動作用。文化具有歷史性和社會性,這就決定了不同社會歷史時期會產生和存在性質與內容各異的文化。文化又具有繼承性和融合性,文化的發展是連續和聯系的。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其在文化中的地位極其重要,是一個國家、民族、社會、團體、家庭、個人的文明程度和進步水平的重要反映。
我們這里所要講的文化小康,是針對我們所要全面建成的小康社會而言的,即是一種與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的性質、程度、任務及目的相吻合一致的社會主義特定歷史階段的文化,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轉型期的歷史產物。其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文化小康是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和目標的主導(流)文化。馬克思恩格斯曾經指出:“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物質生產資料的階級,同時也支配著精神生產的資料”①。文化小康就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占統治地位的,充分體現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也是小康文化的重要指導思想。十八大報告指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雹谑舜髨蟾嬗?4個字,分別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提出了反映現階段全國人民“最大公約數”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也是文化小康的核心價值觀,既秉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又具有社會主義制度的價值取向。文化小康是與時俱進地繼承和發揚了的民族傳統文化。文化的生命力在于繼承和創新,中華民族的文化是經過數千年積淀的文化珍品,是文化小康的根基所在,也是特色所在。文化小康是博采世界文化眾長的文化,是在世界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搏擊中,吸取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不忘本來、吸收外來” ③ ,“以我為主、兼收并蓄” ④的文化。文化小康是代表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⑤ 。
二、文化小康推進小康社會和諧科學發展
社會主義小康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嶄新階段。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社會風氣敗壞不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不和諧、不可持續也不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共同提高,政治、經濟、文化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才是社會主義社會和諧科學發展的基本要求。文化小康建設通過確立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發展實踐中的指導地位,并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為社會主義社會的全面發展與進步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柱;通過大力發展教育和科學,為社會主義社會的全面發展與進步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通過培育和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為社會主義社會的全面發展與進步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通過全面提升國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社會主義社會的全面發展與進步提供強大的人力資源和人才資源。文化小康建設在社會主義社會全面發展與進步中所具有的重要意義與作用,賦予了文化小康在社會主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業中所具有的事關全局的重大戰略地位。
三、文化小康提升小康社會的綜合國力
綜合國力,即一個國家所具有的能夠有效和實現自身利益的各種力量的總和。當今國際經濟和科技競爭,越來越圍繞人才和知識的競爭展開,人文發展指數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社會發展程度和綜合國力競爭中的重要指標。文化小康及其精神之所以能夠成為促進綜合國力的提高,主要在于:一文化實力總體上反映著綜合國力的強弱。在綜合國力中,最根本的仍是物質實力,具有強大文化實力的國家,必定具有強大的物質實力。文化實力的大小反映著綜合國力的強弱。二文化實力影響著綜合國力中物質實力的形成和發展。當今世界,經濟越來越呈現出文化“化”的態勢,科學技術已成為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越來越成為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成為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決定性因素。同時,當今世界文化日益表現出經濟化的發展態勢,文化產業日益成為重要的新興產業,成為提升綜合國力中經濟實力的重要支柱。三文化實力是物質實力發揮作用的重要條件。物質實力的作用要發揮,需要運用這種物質實力的人具有相應的文化科學素質與操作技能。只有加強文化建設,造就具有相應素質的、運用物質實力的人,及有利于物質實力發揮作用的精神條件,物質實力才能作為綜合國力的重要部分現實地參與國際綜合國力的競爭。
四、文化小康有利于保持黨的先進性
文化建設是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社會基礎先進性的基本條件?!爸袊伯a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⑥。工人階級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階級基礎,其總體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關系到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方向和結果。當前,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社會變革深入突進,這對工人階級的整體素質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對工人階級的先進性不斷提出新的挑戰。只有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要求和標準加強文化建設,促進工人階級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才能鞏固和擴大黨的階級基礎。同時,文化建設是促進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提升的根本途徑,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提升,為堅持黨的先進性提供了先進的社會基礎。文化小康建設為我們黨更好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綱領,始終代表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奠定了堅定的思想基礎,使我們的黨在不斷發展的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正確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在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中始終保持自身的先進性。
五、文化小康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努力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建設人類理想社會的本質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就是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同時,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又促進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報告多處論述有關“人的全面發展”。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理論,這是對馬克思主義“人”的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嶄新成果。
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就是一個逐步提高、不斷發展的過程。其實現是有條件的,必須具有相應的物質基礎和科學文化水平。小康社會及文化小康是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首先,小康社會發展的全面性保障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我們全面建成的小康社會,是以廣大人民群眾受益為根本宗旨目標,是生產力有了長足發展,逐步消滅了貧困,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社會。改革開放40年,我國已基本具備了相應的物質基礎與科學文化條件,“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⑦ ,這為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提供了保障。其次,文化小康的先進性推動和保證著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文化小康進步的價值取向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文化小康的內容涵蓋了人的發展的各方面,文化小康的功能和作用也體現了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在人類社會中,人的每一個基本活動都是在一定的物質基礎和社會制度框架內,由一定的觀念指導而進行的。這種指導人們基本活動的觀念,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內容,文化的因素已經融入到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各個方面。在快速變化和發展的現代社會,人們需要更高程度和更大范圍地接受教育、獲取知識、學習科技、享受藝術……,從中獲得對先進文化需求的滿足,并自覺用先進文化規范和約束自己的活動和行為,努力沿著自由全面發展的方向發展。文化小康本身包含和傳遞著巨大的精神力量。它通過先進文化教育直接作用于人的能力和素質的提高,在促進社會協調科學發展的過程中,以其先進性起到關鍵的思想保障、輿論導向、智力支持、精神動力等作用。人的社會關系的全面發展,表面看起來是制度的創新、體制的變革,但實際上都離不開文化的作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借助文化小康的“化”人作用,還能積極有效地回應市場經濟中腐朽、落后、消極等因素對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負面挑戰,有效鞏固全面小康社會的成果。
六、實現文化小康助推“全面小康”
正是因為文化小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今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際,“迫切需要補齊文化發展短板,實現文化小康”, ⑦,把文化小康建設成為與全面小康社會進程相同步,與全面小康社會對文化發展的水平、質量、要求相適應,與全面小康社會各個領域各要素相協調,以及在全面小康社會中應有積極作用相匹配的文化發展形態,助推“全面小康”的建成。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苯衲晔菦Q勝“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從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文化小康建設的重大意義,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總目標,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小康的實現。
文化小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基石與保證。建設和實現文化小康,關系著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關系著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也關系著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為全面完成文化小康建設各項任務,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讓我們每一個親歷決勝“全面小康”的中華兒女,“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⑨讓中華民族文化以深厚的東方底蘊、鮮明的民族風格、絢麗多彩的中國氣派,屹立于東方民族之林,展現于世界舞臺之上!
注釋:
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52頁。
②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國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2012
③④⑤⑨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2017
⑥《中國共產黨章程》
⑦江澤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02
⑧《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 2017